生态全产业链打造宁夏枸杞品牌


从花蕾泡茶,到果籽炼油,再到果肉榨汁制成饮料……一条由枸杞演绎的现代生态全产业链正在宁夏多地上演。这或许预示着宁夏枸杞产业已从单一向多元化、从粗放向精细转变,产业正在加速换挡升级。

通过龙头企业升级改造,提升枸杞生产和市场,形成新的高附加值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解决“大农业”与“大农业”发展不同步的问题。枸杞的“大市场”,进而形成产品一站式促销和农工贸一体化。

畅销国际市场

短短几个月,多家枸杞龙头企业纷纷进军国际市场,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其中,宁夏早康枸杞有限公司与德国查特吉出口有限公司就中宁地区枸杞干果贸易达成意向协议;宁夏乐琪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与法国某公司签订45吨枸杞干果、10吨原汁合同。进出口协议;与此同时,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成功向韩国出口1000多箱枸杞酒。

“普通枸杞干果的出口价格在每公斤11美元至12美元之间,而有机枸杞可以卖到18美元至20美元。”枸杞公司董事长潘泰安表示,高标准的有机枸杞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销售额占公司所有产品出口额的70%,订单从去年8月至今年6月下达,金额高达2300万美元。

宁夏早康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长朱艳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该公司去年枸杞干出口额1300万元,其中80%出口到荷兰、俄罗斯、意大利、日本和其他国家。逐步开拓国际市场,形成稳定的客户群。

“正是因为还有很多空白的销售领域,才有那么多的市场需要开拓。”中宁县枸杞产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新生表示,只有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平台,全面推广枸杞系列产品,提高海外营销模式,建立国际认可的健康认证体系。中宁枸杞能否拥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目前,宁夏拥有以枸杞干果、果汁、果酒、籽油、芽茶等产品为主的各类销售加工企业200多家,其中大型加工流通企业60多家。枸杞加工转化率为15%。系列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宁夏林业厅公布的数据,2013年宁夏出口枸杞及其制品3598万美元,占全国枸杞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另媒体从宁夏检验检疫局获悉,2014年一季度,宁夏枸杞出口量1318吨,价值123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4.5%和110.8%。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市场缺乏科学的行业标准,导致枸杞产业生产参差不齐,消费者无法直观判断市场上枸杞的产地和等级。导致宁夏枸杞掺假、硫磺熏蒸、亚钠浸泡等现象时有发生,损害宁夏枸杞品牌声誉。与此同时,很少有实体企业进入一些电商平台。电商市场完全靠低价、劣质来获取客户。不少卖家销售的枸杞质量不合格,造成电商市场恶性竞争。许多普通商家在维权方面遇到困惑。

对此,宁夏农林科学院开发了“绿色食品”枸杞质量追溯系统,让消费者不再担心买到“山寨”枸杞。

据了解,“绿色食品”枸杞质量追溯系统,通过分析枸杞独特的栽培管理方法、采摘方法、干燥、加工等特点,选用纠错能力强、识别速度快、成本低的二维码。作为标志载体,实现绿色有机枸杞产品质量的可追溯管理。消费者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产地信息汇总,或者在网上输入追溯码查询产品。施肥、灌溉、施药、收获、烘干、检测、包装等信息一目了然。查出。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包装上的追溯码查找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的相关信息,分析问题原因并及时解决。

“其实,你只需要用手机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就能识别是否是中宁枸杞,就能看到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部信息。”近日,中宁枸杞产业集团总经理刘立武对媒体表示,应用枸杞质量追溯系统后,已有3家企业反映每公斤枸杞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100至200元,凸显品牌原产国的优势。

目前,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育种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中试基地已成为宁夏首个“绿色食品”枸杞质量追溯体系试点区,该体系将逐步上线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为全面提升宁夏枸杞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宁夏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宁夏自治区有关部门批准,专门成立宁夏枸杞保护协会。目的是有效发挥服务、协调、自律、维权作用,有效规范经营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创建知名品牌。

资料显示,新成立的宁夏枸杞保护协会将承担依法维权、协调服务、共享统计数据、整合市场资源的重要职责。将全面整合宁夏枸杞市场,引导会员、科研单位、农户、枸杞营销和研发。各单位共同维护宁夏枸杞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宁夏枸杞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定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托专业技术平台的优势,将从枸杞种植、管理、生产、采摘、干燥、销售、包装、加工。确保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协会成立以来,宁夏100多家从事枸杞生产、经营、销售、科研的企事业单位将实现“抱团取暖”,全面提升宁夏枸杞的整体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不过,李定人分析,当前宁夏枸杞产业还存在产区资源优势不足、优势品种培育速度不够、品牌保护体系不够完善、市场流通网络不够完善等问题。

科技提升品质

为全面增强科技对枸杞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提高产区资源优势和产品质量,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宁县与中科院西安分院联合开展枸杞种质资源采集与开发工作。青枸杞病虫害防治技术评价、应用与示范,枸杞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评价,枸杞新品种培育应用基础研究,中宁枸杞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县等“院地合作”科技项目5项。

7月19日,国家枸杞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曹有龙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三年,宁夏枸杞种植面积将从目前的85万亩增加到100万亩。产值将由目前的50亿元增加。达到120亿元以上。同时,枸杞加工转化率和产品出口率将分别达到25%和10%以上。

据了解,宁夏农科院国家枸杞技术研究中心多项科研成果已达到国家科技部审批标准,广泛应用于枸杞生产。近年来,中心重点解决了种质资源、品种选育、种苗快繁、高附加值新药及系列产品等10余项制约宁夏枸杞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形成了培育审定枸杞新品种2个。开发改造了枸杞汁、枸杞饮料、枸杞油软胶囊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

不难发现,宁夏枸杞正在走一条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升品质的发展道路。

可见,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投入巨资研发和推广的全球首款枸杞果酒产品——宁夏红川枸杞干红,采用枸杞鲜汁低温发酵技术酿制而成。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向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颁发了《半干半甜枸杞果酒的酿造方法》《干果酒的酿造方法》等多项生产专利,从而使宁夏红枸杞产业集团红枸杞果酒拥有10余项专利。目前,宁夏红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法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

为填补冬春季鲜果产销空白,宁夏农林科学院依托枸杞原产地优势和全国领先种植优势,与宁夏中气集团合作组织攻关项目等级。通过人工照明,延长光照时间,叶面喷洒硫酸锌、硼酸,增加二氧化碳气体肥料的施用,综合配套双膜加温、高效节水滴灌、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采取措施,为枸杞环境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了全年不间断向市场供应新鲜枸杞果实的目标。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党委书记杨兴科表示,枸杞品种反季节种植技术难度大,改变了枸杞生长规律,对枸杞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行业。

曹有龙还认为,宁夏枸杞通过创新产品扩大品牌影响力,是进军国内外市场的重要标志。

标签:
更多栏目最新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的采集与加工
何首乌又名何首乌,为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根面红棕色或红

推荐网购省20%-90%神器免费领!